Tynt Speedshare bar

從入口文章出發 最有效地吸收資訊

此為最快速最有系統地利用本網站!此入口文也會隨著新文章增加而經常更新!

全世界的股市走勢 不是跟美國走 就是比美國還弱

投資股市之前,請務必了解到一個殘酷現實,美元已將全世界股市綁在一起 美國以外股市皆程度不一地複製美國走勢 僅有少數國家可以例外

美股和全世界股市走勢連動程度 關聯度竟然高達93%

看盤與操作的觀念要因此而做調整,因為全世界股市都是跟著美股走,台股更是美股的落後指標。更多細節請看我.

印鈔票終將無可避免地產生通貨膨脹 糧食原物料大漲的真相為何

在糧食與原物料,通貨膨脹已經大到無法忍受,而經濟學家仍然在怪罪氣候異常、投機炒作,到底什麼是真正讓它們上漲的主因?請看

黃金已經即將整理完成 馬上要大漲 黃金最後的買進機會稍縱即逝

黃金的走勢分析,及目標價,2008年的拉回整理 現在又再次歷史重演,想讓手上的資產能真正的保值並成長的人,您不能錯過

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回顧日本QE歷史 所給我們的啟示 日本的QE經驗已經告訴了我們 減QE之後 等在前面的 只有泡沫大崩盤 準備印更多 日本QE時間一覽表 Looking back Japanese history of QE. The QE experience has already told us when QE withdraw, only bubble pops and print more. The Japan QE timeline

小綠前言:
聯準會先前早將QE所購債券之孳息,再度加碼購債及購MBS中。也就是說,QE早就不只是每個月850億,可能是每個月950億了。現在,柏南克於決策會議中宣佈,QE小減100億,這僅不過是將偷偷增加的QE減回去,並沒有真的減到原來的850億QE。但眾人欣喜若狂,好似美國經濟復甦已成定局,

為什麼全世界眾人仍然持續相信聯準會的鬼話?
為什麼全世界眾人仍然相信會退QE?
為什麼全世界眾人仍然相信若QE退了之後,美國經濟仍然可以持續在高空中飄浮而不會崩潰?
為什麼全世界眾人仍然相信美國債殖利率飆高,是因為聯準會要退QE的關係?

聯準會根本不會真的退QE,或是退了還能夠讓經濟維持在這裡,
聯準會根本沒辦法又要退QE,又要讓立基於QE的美國經濟仍能維持下去。
聯準會若真的退了QE,根本沒辦法維持,馬上,立即又得要加碼QE回來
殖利率飆高,是印鈔後必然的結果,是QE後不再繼續增加QE的結果,是酒鬼酒癮上身,要繼續喝更多的結果,而不是聯準會整天喊著要退QE的結果。

這次大文章距離上一篇文章,已經超過3個月將近4個月。但其實這4個月當中,回答讀者問題的小文章是從沒間斷過,(因為問題從四面八方湧入,從沒間斷過)。這樣的頻率挺不錯的,3,4個月一篇大文章,再加上中間比較密集的回答問題小文章。小綠的時間,實在是太緊了啊!先向讀者說聲抱歉!


[正文開始]

1. 聯準會雖然表面上小減QE。但其實同時也宣布將延長零利率的期間。柏南克表示,將大幅延成實施零利率的期間,比原先設定的零利率期間長得多!

小綠個人看法,伯南克又想要搞兩手策略,騙大家QE因為經濟好轉而減碼,但又不想要減QE後購債力量減少(或壓制殖利率上升力量減少),於是用宣布延長零利率實施時間補償之。問題是,實施零利率時間延長,力量並不足以壓制殖利率上升,若真的要使利率繼續維持低檔,甚至不要利率上升,只有增加QE一途。

不擴大QE,殖利率會狂飆。



圖1: 聯準會2013年9月不減QE的理由是,金融市場已經緊俏(意指國債殖利率飆升,10年期國債殖利率已經來到2.98%),但在現在,2013年12月26日,10年期國債殖利率突破3%,比9月還要高,換言之,現在的金融市場,比9月還要緊俏,可是聯準會卻減QE? 減QE後,金融市場將繼續更加緊俏。



2. 伯南克在會後表示延長零利率實施的期間,已經暗示了,小減QE是一種障眼法,是一種鼓勵大家,告訴大家經濟變好的暗示,引導大家經濟變好,讓大家能夠擴大借貸,使銀行能擴大貨幣供給,而不需要靠FED擴大貨幣供給。

這不會成功的。貨幣供給只有聯準會自己在擴大而已,聯準會越擴大,民間貨幣供給反而越加收縮,
宣布減QE,大家的確會一時盲目地相信聯準會,
以為聯準會一定是知道經濟變好了,所以才減少QE。
這都是錯誤的預期,柏南克若不是盲目無知,就是故意誤導大家,亦或是想要歷史留名,

柏南克將爛攤子交給葉倫,真正的小減QE,是交給葉倫去執行去了。
柏南克宣布,卻不是在柏南克任內去真正地施行,而是葉倫去做。

問題是,等到葉倫上任時,業倫會真的照做嗎?
若葉倫真想要Party繼續,股票繼續漲,房產繼續漲,美國泡沫經濟繼續下去,
葉倫要趕緊擴大QE,不擴大QE,這一切光靠柏南克減少QE,是不可能維持得下去的。

美國酒鬼的泡沫經濟,所需要的是真正的高濃度葡萄酒。
美國酒鬼不喝酒,光是減少喝酒,是不可能維持自己身體的清醒的。

葉倫應該比柏南克了解這一點。但是柏南克自己都要退場了,
留一個減少QE的"英名",但卻不是自己來執行,卻是給葉倫去執行。

柏南克這樣子的減少QE,與市場上眾人錯誤的預期,
就如同一場棒球比賽,美國0:10大比分嚴重落後中,
結果在九局上半美國隊最後反攻的機會中,美國隊開始有人擊出安打了,
開始有人站上壘包了,美國隊總教練柏南克卻在此時說,

「喔!可以了。我可以退場了。我們已經勝利在望了。」
「因為已經有人上壘了。(因為柏南克已經小減QE了)。」

且慢,我們有很多很多問題在後面,
問題1:請問,有人上壘等於有人回來得分嗎? 不一定吧?
問題2:請問,即便有人回來得分,能夠得10分,或是超過10分以上,把先前落後的分數追回來嗎?

應該還很早吧?

問題是,此時美國隊的總教練,已經要退場了。換人了。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目前全場的觀眾,都深信著目前仍然0:10落後的美國隊,只要有人開始上壘,就等於是贏球了,贏球是唯一的可能性,沒有其他可能了。所以,大家提早先慶祝美國隊贏球要緊,而完全無視於現在美國隊仍然是以0:10大比分落後當中。

差得遠了!差得太遠了!
若小減QE,美國酒鬼撐不住,又要喝酒了。所謂的QE退場就失敗了,又要繼續走回增加QE的老路。

若小減QE,美國酒鬼即便撐得住,但之後繼續再小減第2次時,美國酒鬼又撐不住。所謂的QE退場就失敗了,又要繼續走回增加QE的老路。

若小減了QE很多次,美國酒鬼即便撐得住,但QE減完了後。美國酒鬼準備將這麼多年來,聯準會帳上的4兆美元以上的國債賣出時,美國酒鬼又撐不住,所謂的QE退場仍然還是會失敗,還是要繼續走回增加QE的老路。

請問,還有這麼多步要走,QE要退場成功,只要上述其中有一個步驟失敗,整個退場就會失敗,QE減碼馬上就會結束,反轉成為QE加碼,

現在只不過從每個月850億印鈔,減碼為每個月750億印鈔,大家有什麼好高興的呢?




3.小綠個人的看法始終沒變,小綠的看法始終如此:QE只能增不能減。
以前柏南克沒宣布要減QE前,是如此。
柏南克2013/12/18宣布小減QE後,也依然是如此。
柏南克不論怎麼宣佈,小綠的看法都是如此。
柏南克不會跟大家講實話的,柏南克怎能開口說,QE根本不可能會有效。
柏南克怎能開口說,美債註定要變成史上最大的呆帳。
柏南克怎能開口說,美國現在的狀況,比2008年還要糟得多,
柏南克怎能開口說,2008年到現在,已經復甦了6年,照時間算一算,下次的經濟衰退,也差不多快來了。但下一波經濟衰退,利率是從零%開始衰退,是從印鈔每個月750億美元開始衰退(上次衰退是完全沒有印鈔),失業率是從7%以上開始衰退,勞動參與率是從1970年代以來的最低點開始衰退。股票融資餘額是從歷史最高點開始衰退(目前的美國股票融資餘額,是歷史最高點,比2000年網路股泡沫還要高得多)。

又或許柏南克啥也不知,就如同聯準會對上一波經濟大崩盤一無所知一樣。這點小綠就不做猜測了。


小綠的看法始終沒有變,若QE真的有效,早就有效了。
日本不會QE多年,仍然不斷擴大。
美國也不會有機會QE這麼多輪,才開始見效。
美國的見效,根本不是經濟真正的好轉,
這是葡萄酒的酒精發作的效果。


4.我們來研究一下QE祖師爺,日本。
全世界第一個QE的,是日本。日本在2001年3月首創"革命性"的QE。

全世界第一個退QE的也是日本。(日本當年可不是像現在可笑的從850億小減為750億,是真正的QE退場),

日本在QE了5年後,於2006年3月退出QE,是不是跟美國現在很相像?

美國從2008年11月開始QE,到現在2013年12月,也是差不多5年。

日本QE時間一覽表(Japan QE timeline)

圖2:日本QE時間一覽表(Japan QE timeline)

日本在2001年啟動QE,五年之後,2006年經濟開始出現復甦跡象(事後來看全都是虛假的復甦)。2006年3月退出QE,而且同年7月還甚至結束零利率,開始調升利率。結果呢?

日本在2006年可是將QE整個退出,甚至還調升利率!結果日本早已酒精中毒的經濟體仍不免整個崩潰掉,於是被迫QE加碼得比原來還多。

而美國現在才從QE了850億,小減到QE 750億。美國現在的情況,日本在2006年都發生過,而且2006的日本做得比美國多太多了,狀況也比現在的美國好太多了。日本都不免崩潰,請問現在日本呢?現在日本在幹嘛? 準備增加QE啊!何況是美國?美國現在才僅不過是減QE的第一步。

日本在2006年已經在棒球比賽中,從0:10落後追到9:10了,最後仍然是慘敗收場。

美國在2013年的棒球比賽中,只不過是連續敲出2支安打,有人上壘而已。觀眾們就已經開始高喊著目前0:10落後一定能夠逆轉勝,柏南克可以安心退場,大家已經股市創新高,全部觀眾與啦啦隊都已經歡欣鼓舞、慶祝比賽已經勝利。這些慶祝活動,會不會太早了些呢?

日本在2006年從0:10狂追分,已經連續追到9:10,最後仍不免慘敗收場,回到瘋狂QE的老路上,那為什麼美國現在可以大聲地說復甦會持續?不需要在進一步QE?難到不需要再退幾步看看,經濟體能不能撐得住第一步減QE 100億之後,經濟體是否能承受得住再說呢?

而且美國即便一切都很順利,也要這樣一直不斷地減QE,減到QE全部減光光,然後再等到經濟體都承受得住。再開始零利率結束,然後再開始調升利率到0.5%。這些事情對現在的美國來說,恐怕需要很多年吧?恐怕要非常久吧?

但這些事情日本在2006年通通都完成過,結果還是慘敗。美國想要完成2006年日本所完成的"壯舉",還早得很。而且美國即便完成了2006年日本所完成的所有"壯舉",也難以超越日本在2006年之後的遭遇。

日本在2006年QE退場後的境遇,已經將美國現在的困境,說明得清清楚楚了!



圖8:退QE有什麼樣的下場? 依照日本的經驗,股市會先有一個月左右的慶祝行情,然後馬上快速崩跌,在一個月內迅速崩跌至最低點,然後橫向盤整來來回回一年,最後是以特大號的超級崩跌作結束!


2006年3月,日本退出QE後。日經股市大漲1個月慶祝,日經指數漲至17563點。但好景不常,才一個月之後,2006年5月就從17563點崩跌到14045點,崩跌了21%。

崩跌了21%後,並沒有繼續擴大跌幅。取而代之的是一年左右的橫向盤整。約略從2006年8月盤整到2007年8月。最後,最恐怖的來了,超級大崩跌!從18297點崩跌到6994點,崩跌了61%!

簡言之,退QE後的走勢大致是這樣:慶祝行情1個月→快速崩跌→橫向盤整一點時間→超級大崩跌。
您們看到這裡,再看看現在的美國股市,您們有什麼想法呢?
現在美國股市是不是在上演慶祝行情呢?
那麼,接下來呢?
有些問題小綠不便把話說完,答案在您們每個人的心中,每個人的答案都不同!
這裡不是強迫大家接受小綠想法的地方。

看完了慘痛的過去經驗,我們回來現在,回來主題,

就小綠個人的看法,務必別被聯準會所騙,QE當然一時可減,畢竟一時要減或不減,隨聯準會主席個人高興,他(她)要減就減,隨聯準會主席個人主觀決定。但長期來看QE只會更多。QE越多,經濟的扭曲與顛倒越嚴重,就越需要更多QE來救援的。

現在的美國呢?QE全部退光光了嗎? 實際上,這只不過是小減,現在仍然還是每個月750億QE。


本圖取自:
http://www.zerohedge.com/news/2013-12-18/chart-day-taper-perspective-and-what-we-learned-today
圖3:黑線是原先聯準會印鈔850億時,聯準會資產增加的速度。而紅色虛線是每個月印鈔減為750億時,連準會資產增加的速度。印850億和印750億兩者幾無差別!增加的斜率仍然非常地陡峭。

美國現在的小減QE,就歷史上來看,通通不是新鮮事。美國不是第一個退QE的國家,日本才是。而美國的下場如何,請看現在的日本。

即所謂:「欲知美國因,日本受者是,欲知美國果,日本作者是。」日本就如同美國的前世今生一樣。



4.小綠以前說過。小綠認為聯準會不會小退QE的原因是。
小綠以為聯準會是足夠聰明的,
因為這整個泡沫經濟,整天用嘴巴講講說要減QE,但一直都沒減,
這樣才能給聯準會最多時間,才能讓泡沫拖時間拖最久,才要繼續下一輪的擴大QE。

換言之,只有不退QE,一直騙大家要減,但始終不減,這樣,QE的酒精麻痺效果,才能夠維持最久撐最久。但聯準會竟然傻到以為經濟真的開始復甦,於是減少QE,這樣表示,聯準會下一輪擴大QE,將會更快來臨。

就小綠個人的看法而言,若小退QE,這樣未來反而會需要QE更多,這樣聯準會擴大QE的時間點,反而會提早來臨。
這對黃金不是壞事,但這對經濟或許是好事吧!

因為,
這樣泡沫經濟能早點破滅,然後聯準會也會緊接著用錯誤的方式去刺激經濟,即擴大QE來更加破壞經濟,於是也代表美元美債早點完蛋,泡沫經濟早點結束掉,一切能早點重頭來過,

聯準會小退QE,非常地不聰明。這樣對維持泡沫經濟,有非常不利的影響。
而一但泡沫經濟維持不下去,反而要擴大QE擴大得更早,更兇。

這樣不是反而印鈔印更兇?



5.為什麼小綠說,柏南克說減QE全是在說謊。柏南克很早以前就表示,QE是data dependent。意即QE是依照最新的經濟統計數字來決定增減。換言之,經濟統計數字若變差,則QE是隨時會馬上地增加回來的。

是故,現在的小退QE,都只是他要給大家經濟變好的預期而已。並不一定是經濟真正的變好,所以聯準會才減QE。

還記得九月份時,全市場都預期,都認為聯準會將要退QE。但聯準會沒退QE的理由是:因為金融市場已經緊俏了。聯準會的意思是,殖利率已經飆得很高了,為了不讓殖利率飆得更高,因此不要減QE。那現在呢?現在的殖利率,卻飆得比九月份還高,換言之,現在的金融市場,早已比九月份沒減QE時還要高,而聯準會竟然開始減QE。這不是表示聯準會不怕金融市場更加緊俏,這是聯準會將減QE視為一種引誘大家產生錯誤預期的武器。聯準會希望讓大家產生經濟正在好轉的預期,然後持續不斷地供應這種"預期",這樣就能夠讓經濟自己走回正常軌道了。

就小綠個人看法而言,金融市場的確就是越發緊俏當中,金融市場目前處於非常危險的狀態。因為整個泡沫經濟體嚴重地需要QE。但現在不但不增QE,還反減。在不遠的前方,股市、債券、所有的泡沫很快就會一起破裂。當然,不用多久,聯準會不會讓大家失望的,很快就會提供泡沫經濟所必需的高濃度葡萄酒了![美國酒鬼、高濃度葡萄酒比喻出自於小綠以前的文章"美國酒鬼的故事"]



[P.S.]太多經濟沒有真實復甦的證據,目前的"復甦"都是印鈔壓低殖利率的假象。簡單舉例如下:
1. 美國2013年11月成屋銷售數字從10月份的512萬棟減少為490萬棟,遠低於經濟學家預期值。而且特殊的地方是,11越的成屋銷售數字是連續29個月的年增率增加後,將近2年半來,第一次減少。金融市場老早就開始緊俏,房產市場明顯地已經緊俏了。

  

http://www.zerohedge.com/news/2013-12-19/existing-home-sales-tumble-post-first-annual-decline-29-months-day-after-taper-begin
圖4:成屋銷售年增率是近2年半來,第一次減為負值。

更令人恐慌的是,美國目前市場上的購屋交易。有超過6成的購屋者是全現金,全額付現購屋,沒有附帶任何房貸。僅有40%的人是真正要買房,真正背負房貸的中產階級購屋者。換言之,有6成的購屋,是投機客,投資客,或者是避險基金要吃聯準會買MBS的豆腐才來炒房的虛假購屋,過半的房屋交易皆並非自住,純為投資(投機),而且投機時間極短,這些全現金購屋者,不可能會承受房產下跌的波段的,只要房產一有什麼風吹草動,這些投機資金,將全部鳥獸散。


2.首次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暴增,遠高於經濟學家預期值


http://www.zerohedge.com/news/2013-12-19/initial-claims-worst-9-months-bls-blames-holiday-volatility
圖5:2013年12月13日截止當周,首次申領失業金人數暴增1萬人到37.9萬人。遠遠高於經濟學家的預期值33.6萬人,此數值也是2013年3月以來最差數字


3.勞動參與率繼續創新低,已經來到1978年以來最低點


http://www.zerohedge.com/news/2013-12-19/initial-claims-worst-9-months-bls-blames-holiday-volatility
圖6:勞動參與律從63.2%的新低,繼續向下創低,來到了1978年以來的最低點,現在已經來到了62.8%。想找工作或願意找工作的人,越來越少!大家全賴給政府養


4.2013年11月,連續2個月,美國能工作的人口,有將近100萬人不找工作了,變成無業遊民

http://www.zerohedge.com/news/2013-12-19/initial-claims-worst-9-months-bls-blames-holiday-volatility
圖7:2013年10月,美國退出勞動力人口的數字是91萬人。而2013年11月,變本加厲,退出勞動力人口的數字,來到93.2萬人。連續2個月,每個月都有將近100萬人不找工作了,變成無業遊民

以這種速度繼續下去,美國光是還能找工作卻不去工作的人口,4年後就能超越正在工作的人口。

而最近這幾個月以來的400萬退出勞動力的人口,光是僅僅這些能工作卻不工作的人口增加,其他條件不變底下,就可以讓失業率足足減少至少0.5%。

美國失業率不斷下降,是這樣子來的,骨子裡其實失業問題不斷地惡化。
[有關失業率的虛假下降,詳見小綠"美國經濟復甦全是虛假 企業不是新增工作 而是"分拆"工作 官方失業率計算嚴重脫離真實世界 小綠的真實失業率(在職-適齡工作人口比率)"一文,這裡不贅述]。



本部落格任何文章與討論皆非投資建議 純為個人分析與分享 未來之財務預測皆隱含高度之不確定性 請讀者務必自行審慎評估風險 盈虧自負



看完後,若對您有一點點幫助,幫小綠按個讚,讓小綠知道吧!感謝您!



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房地產長期隱形崩跌 固定利率房貸所產生之放空鈔票效果 稅率上升 才是房產致命大敵 利率上升 對房貸月付金額影響Real Estate facing invisible crash, the only valuable part: 30 Year Fixed Rate Mortgage Tax rate will really pop the real estate bubble. Interest rate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mortgage monthly payment


[圖1]

大家別驚慌,我們的經濟已經準備好要落底了!
Humpday Humor: The Bottom Is Close?
http://www.zerohedge.com/news/2013-06-05/humpday-humor-bottom-close


[小綠前言]
小綠從小杯綠茶還沒來google blog開站以前的文章,就已經不斷再強調,
"QE 絕 對 不 可 能 會 減,QE 只 能 增 沒 辦 法 減",
這次整理了小綠曾提出過上述表示的日期、所在發文,及所持之理由,供大家參考。

美國最近股票跌,房產跌,特別是國債跌特凶。
這些,市場上分析師說,這是因為QE要退場造成的。

小綠會跟您們說,完全不是。

因為第一,若是,那黃金為何沒跌?

第二,難道聯準會今天才突然喊要退場嗎?喊三個月以上了。
三個月以來大家在股市房市國債等,都完全沒感覺QE要退場,
就只有黃金自己感受到QE退場感受很深,慘遭QE要退場的重擊。
然後三個月後,突然一瞬間,大家才突然感受到印鈔要退場喔?
根本是瞎掰!

股票債券房地產跌,真實原因是,
通貨膨脹來了,經濟要衰退了,有人要倒帳了,不印又有金融危機了,
美國酒鬼的酒癮又發作,口渴難耐,又開始在期盼更多高濃度葡萄酒了,
這才是最近走勢真正的原因!

小綠個人對房地產沒有太多興趣,不喜歡寫房地產的文章。
但是小綠發現好像大家對房地產的文章比較有興趣。
小綠自去年(2012年)九月以來,沒有再寫過房地產的文章,現在再次分析。

小綠個人是trader出身,用短期中期技術分析。操作股票、外匯、期貨等各種標的。
我很了解短期中期技術分析的能耐與特性,因為我是以此出身的,
不過不管怎樣,小綠有一個原則,
一但行情結束,無論賺賠,
小綠絕對賣得乾乾淨淨,一點都不留,
小綠對交易、操作或投資,不抱任何期待,也不懷抱任何感情,
我向來對操作很冷酷,沒有個人情緒!

是故,小綠明明靠著股市交易與相關外匯,期貨賺取一點本錢,
多年後,小綠現在名下卻連一張股票也沒有,
這反映出我的原則,
小綠對任何資產,是不帶感情的,
買進必有理由,理由沒變前,不會賣,
重點是理由結束後,
無論個人感情怎樣,一律徹底出清乾淨並離開,
是故小綠離開任何市場,無論賺賠,
必定乾乾淨淨,不留任何部位與"紀念品",


您們之中的許多人,
或許以前操作過股票,於是現在手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股票,
以前操作,或投資什麼,現在手上就或多或少有些什麼,

小綠知道很多人,操作過越多檔股票,
手上就會有越多檔股票套牢,於是就有越多檔股票留在手上當"紀念品",
操作過越多檔基金,就有越多檔基金套牢,就留有越多基金,
時間一長,手上的投資猶如一間理財雜貨店一樣,或根本就是一個理財垃圾場,
整個投資組合中,全都是一堆垂死掙折、不長進的理財垃圾標的,

小綠對停損砍倉這件事,絲毫不含糊拖延,
若小綠不捨停損,
小綠現在應該早就可以開始營業理財垃圾場,甚至已經開好多間分店了,
小綠若看錯,絕對會停損,一丁點都不會留,

黃金四月五月六月拉回洗盤後,
小綠比以前更加看好黃金,長期部位,當然不停損,還會加碼,

而且小綠還會告訴不認同小綠長遠眼光的人,
不要說看錯不留,
小綠就算看對,等到黃金結束的時間到了,
小綠也一樣,一公克黃金都不會留的,
就如同以前一樣,看錯不留,
看對,有耐心地慢慢等,上漲過程中的洗盤拉回不予理會,
但等到時間到了,一樣,也是不留。
買也有時 賣也有時 任何資產 無所謂好壞 全部都是時機而已!

現在的黃金,根本就還沒開始漲,
您們若在1100,1200, 1300將黃金停損出場,就長期投資來說,
您們可能將犯下一生中最嚴重的錯誤!
不過損失最為巨大的,是那些放空黃金白銀的人,
他們之後所將面對的場景,那才是有得瞧的曠世巨作!

另一方面,小綠對黃金沒有任何情感,也沒有任何偏好,小綠根本不是個金甲蟲,
小綠是trader出身的,沒有任何黃金背景,也不是黃金愛好者,
我的家族中,也沒人是金甲蟲,很抱歉!
罵小綠是金甲蟲的人恐怕是罵錯了。

但小綠卻比金甲蟲們還要更加看好黃金!
小綠卻比金甲蟲們對黃金還要更有信心,
當黃金在4月份以來1550拉回至1180,
金甲蟲們都還會怕,小綠卻反而不怕。
這真是怪事一件......

這篇文章很長,房地產小綠很少寫,明明只打算寫一篇,
後來寫到了第三篇去了,這篇前言也是合併了兩篇前言而成,故前言就很長。
小綠有時真的很怕寫文章,往往一寫就欲罷不能,花太多時間,影響到其他工作。


[前言結束 正文開始]

從2013年6月以來,新聞媒體出現很多東京房產的消息,許多人轉戰東京投資房地產。

2013/06/25 日幣貶 台灣人積極赴日買屋
http://tinyurl.com/qcst2xn

2013/08/06 東京房價變便宜 亞洲人搶買
http://money.udn.com/house/storypage.jsp?f_ART_ID=294811#ixzz2d4WHPPGL

2013/8/25 台北購屋 比東京貴千萬 日本3房不到2千萬「都想移民了」
http://tinyurl.com/l67pmkj

內文提到:台北人辛苦程度可能超越過去被視為全球生活最辛苦的東京人!台北買房大不易,甚至超過東京,比較薪水、購屋成本後,可發現台北人為當有殼族,付出心力也超過東京人。難怪有民眾會大嘆,寧可到東京住(蘋果日報)


小綠早在去年(2012年9月9號)分析了台北的房產,提出"買台北不如買東京"的看法。 
小綠在當時,在該則文章的討論區中,也提出了很多房地產的投資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綠發表的原文在
黃金 葛洛斯Pimco總回報債券基金和股神巴菲特不敢跟你說的事 股債平衡這種資產配置行不通你知道嗎?http://tinyurl.com/q296337

底下的討論區中:

以前有人問我買房的事情,我都會說,要買台北房產不如買東京房產。
別誤會我,我並不看好東京房產。

因為東京比台北更地狹人稠,東京比台北更寸土寸金


台灣的生育率也比日本還差,


而且價格上,東京的房產已經崩盤跌過了,台北還沒,


租金報酬率,東京也遠遠勝過台北,收租穩當


地震,日本的施工品質,也不比台北差,而且它們已經經歷過311大地震,

台北還沒經歷過311大地震,若哪天台北來311地震怎麼辦?
地震的風險來說,買東京也比買台北有保障

台北未來是確定會有實價課稅問題,東京則是不一定有(但也說不定也會有)。


就算堅持要買房產,東京都比台北占優勢!

真的一定要拼房產,也要拼能賺比較多,虧比較少的。
想買房產的,買台北不如買東京,
但若各位連日本東京房產都不想買,
那為什麼會想買台北房產呢?

(再次提醒:小綠並不看好東京房產,只是用東京來提醒各位,台北比東京更不適合投資而已!)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東京房產,是跌勢已經反應了一段後,被政府印鈔給暫時支撐、得以暫時懸空漂浮,
這是一個離破完還很早的泡沫,後面還有得跌,泡沫還有得再破,
小綠並不看好東京房產,別搶反彈,長期崩跌的東西,別貪小利,

但若拿東京房產,相對比於台灣房產,
台灣房產,比日本房產糟太多了,而且還是個持續在吹空氣進去的超大泡沫,
台灣房產,泡沫比日本大,現在還正再吹,且還沒破,
是故,以後將還會破得比日本還要慘!
再怎麼說,至少日本房產泡沫,也已經破了一部分空氣出來,雖然小綠不看好日本房產。


不過,大家別以為房地產泡沫破裂的方式,是用價格崩盤的方式修正!
不一定,要看印鈔印的速度,而印鈔機運轉的速度有三種可能性,
(1)鈔票跌價幅度<房產跌價幅度:此時房產價格跌價能從名目價格中會顯現出來,
(2)鈔票跌價幅度=房產跌價幅度:此時房產價格持平,
(3)鈔票跌價幅度>房產跌價幅度:此時房產價格不跌,還會反漲,

所以房產,名目價格上不見得會跌[精確的說法是,會大跌,但是大跌還是會漲回去],
要看印鈔的速度如何而定。

另外,

全世界媒體皆全面性的報導FED QE會減,從2013年四月以來,到現在已經超過了三個月!
這些全都是非常離譜的錯誤分析,
小綠已經強調了無數次,印鈔規模永遠不可能縮小,而且印鈔規模必將擴大,
FED永遠不可能Taper,而且還會增加規模,

我們將時光來回到去年2012年,
小綠在QE3還沒有眉目,市場上還在那邊可能推QE3,可能不推QE3,可能延後推QE3之時,推QE3推出機率30%,機率50%時,小綠在2012年7月7日時,連QE3的宣布日期都預先推測出來了,[請見Facebook 2012年7月7日貼文]

小綠在2012年9月6日歐洲宣佈無限量寬鬆之時,
小綠也在2012年9月9日的文章中預言,美國的QE3也會跟進無限量寬鬆[請見該連結],
http://tinyurl.com/kwjnq5r

結果2012年9月13日,FED宣佈無限量QE3。

小綠在2012年9月13日,聯準會宣布QE3一開始,
小綠就馬上分析預測,美國接下來,一定會有QE4。[請見Facebook 2012年9月,10月貼文]
這絕不是機率問題,這是比定律還要更肯定的事!
眾分析師還在那邊30%機率QE4,50%機率QE4,60%機率QE4,
結果2012年12月12日,FED宣佈擴大QE,變成大家口中的QE4。


以上這些,您們眾目共視,鐵證如山,
小杯綠茶網站及FB,都有真實確切的貼文可資證明,

同樣的事情,現在又來了,
小綠不是預言家,小綠能提出這些分析,全都是根源於對古典經濟學的深入了解,
從小杯綠茶2012年4月最早期文章,就一直發文強調,
"QE 絕 對 不 可 能 會 減,QE 只 能 增 沒 辦 法 減",
[請見此篇文章]
長期利率絕對壓不住 黃金轉換成新貨幣時 爆發力更大
http://tinyurl.com/n4c9uuc

(此篇文章為小綠在google blog尚未開站以前文章,小杯綠茶是2012年5月20日才在blogger開站的)

今年(2013年)三月(3月10日)又發文重申,
[請見此篇文章]
黃金價格走勢分析: 黃金不會崩盤 但黃金會把信心不足者洗下車

(在該文底下的留言版,懶得找留言者,小杯綠茶Facebook都有轉貼。)

2013年四月(4月3日)也發文重申,
[請見此篇文章]
黃金價格走勢分析: 黃金不會崩盤 但黃金會把信心不足者洗下車
http://tinyurl.com/l5gmj5x

(在該文底下的留言版,懶得找留言者,在小杯綠茶Facebook都有轉貼。)


2013年五月(5月23日,5月31日)再發文重申,
[請見此篇文章底下討論版小綠的發文,或是Facebook也有轉貼。]
黃金期貨價格下跌拉回 賺的是黃金大買家 傷的是期貨投機客 價格洗盤 實體籌碼反而更加鞏固
http://tinyurl.com/kxpyx64

(在該文底下的留言版,有回應SHE的答覆文。懶得找留言者,在小杯綠茶Facebook有轉貼。這篇回應SHE答覆文,點出了一個要點,美國公債殖利率上升是美國泡沫經濟的阿基里斯腱。)

2013年六月美國酒鬼的故事,小綠也強調,所謂的QE退場,是柏南克自己要退場,而非QE會退場,

從還沒有QE4退場的聲音開始前,到QE4退場的聲音已經喊到魂驚魄惕,鬼哭狼嗥
小綠始終如一,小綠還是要截鐵斬釘的大聲高喊,

"QE 絕 對 不 可 能 會 減,QE 只 能 增 沒 辦 法 減",
"世界各國經濟體,全都已經染上了重度酒癮,QE 就 是 酒 ,酒 是 絕 對 治 療 不 了 酒 癮 的",

您們一定覺得小綠發瘋了,跟全市場分析師的看法作對,
小綠卻只能跟您們說,小綠的眼睛明明就清清楚楚看到,就如同強烈颱風就在我眼前一樣這麼明顯地看到,QE絕對不可能會退,
想嘲笑懷疑的人,您們儘管嘲笑吧,懷疑吧,
看是小綠及極少數人是對的,還是幾乎全市場的分析師是對的,

主流報章雜誌,新聞媒體,經濟學家大肆宣揚QE Taper,
QE Taper在全世界似乎形成了集體的強烈"共識",
從至少是今年(2013年)四月以來,
持續到現在,已經持續了至少三個月以上,

這些近數度數非常深的"專家",目光如豆,千差萬錯,
終於有視力比較佳的專家,看到了一點點東西了,
主流媒體的"專家",
昨天終於有人開始提出QE不會退了。
在這些近數度數非常重的專家之中,終於有人近視沒那麼重,
終於有人能提前看到了,FED九月不會Taper,甚至今年都不會Taper了,


No Fed Taper Until New Year Means New Highs: Fahmy
http://finance.yahoo.com/blogs/breakout/no-fed-taper-until-means-highs-fahmy-112341315.html

Zor資本:Fed今年不縮減QE,美股年底前可望創高
http://tinyurl.com/lo36ja5

Joe Fahmy表示,預期在柏南克任期結束前,聯準會都不會縮減QE,而且不只9月不會,在11月或12月也不會有些許縮減QE的行動。
(小綠提醒,該分析師Joe Fahmy美股年前可望創高看法請特別小心,小綠雖不反對股票名目價格上漲,但小綠不贊同此時投資股票!)

這些"專家",沒有遠見,但是倒是很滑頭,見風轉舵向來很快!
這些專家他們會先慢慢改口,
先改口說,喔!九月尚不明朗,可能會晚一點退,
過幾個月又改口,喔!年底前一定會退,
再過幾個月又不斷地改口,喔!明年年中前一定會退。

您們若知道美國的困境,乃至於全世界印鈔愚蠢地支撐美元而QE,將來必將遭受巨大的災難,
怎麼會看到中國愚蠢支持美元而QE,這些為不要升值的QE所導致的災難,
卻看不到災難的主角,是美國自己呢?
您們為什麼會有人寫中國喝酒是災難,
卻沒有人看到美國才是酒攤的主角,中國,乃至於全世界,都只是和美國酒鬼陪喝的呢?
您們難道不知道,酒攤結束時,雖然全部人都會很淒慘,
但是,美國將會是最淒慘的那一個人嗎?

因為美國必須喝酒,其它國家,他們沒有必須喝,他們全都是陪喝的!
因為美國必須靠其他人養,但是其他人,自己可是正在辛苦地養活自己當中,
美國對全世界各國,是沉重的負擔,當這一切結束時,
是現在正在享受的人要完蛋,而現在正背負著沉重負擔的人,卻可以得到解脫,
(雖然一開始,是大家一起完蛋,幾乎分不出來誰會好一點)。


您們知道小綠的美國酒鬼那篇故事中,酒是什麼嗎?
美國酒鬼的故事及美元霸權:由美國加上全世界印鈔機所撐起 全是虛假
http://tinyurl.com/mv9ovpa

酒,就是QE!酒,就是通貨膨脹,
(很抱歉!小綠的通貨膨脹定義是貨幣供給增加,而非政府的CPI上漲)
小綠深信,通貨膨脹定義就是印鈔票,而印鈔票不一定會馬上發生物價上漲,
而非如主流凱因斯經濟學家所稱,通貨膨脹定義是物價上漲,而印鈔票不一定會馬上發生通貨膨脹。

小綠從最早最早開始以來,就一直不斷強調,QE只會增加,QE絕對不可能會減少,
全世界分析師都說QE會減,就小綠及極少數有遠見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說QE會增加。
全世界都說QE會有效,贊成QE。就小綠及極少數有遠見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說,
QE將會惡化骨子裡的病因,於是泡沫經濟將更加糟糕,
現在不停QE,以後印到利率狂升,通脹失控完蛋時,還是得停QE,只是那時候會非常悲劇,

那時候惡性的財富重分配,已經沒辦法迴轉,
那時候投機耍詐的人,賺到了大筆財富,而認真打拼事業者,卻虧損破產,
政府權力將會擴大到無可復加,經濟自由將變成遙不可及的夢想,

回來房地產,
房地產未來走向,最有可能的,是以不漲,或是漲比其他資產少的方式"崩跌"!
啥?這也叫崩跌?就名目價格來看,這不是崩跌,而是長期緩漲或緩跌。

真正唯一在價格上能看到崩跌的,是紙鈔,債卷,及銀行定存,固定收入年金等權利。
這種領取未來固定本息收入的投資,是未來最大的犧牲族群,
這些人的辛苦積蓄,將會被"徹--底--消--滅",
很可憐,這些辛苦積蓄的人,多半都是中年人或老年人,
這些人,將會如同在沙灘上突然遭遇海嘯的觀光客般,慘遭嚴重通脹給滅頂!
這些人,不像是年輕人,財富滅頂後,能夠再來一次,
他們被滅頂後,就真的是徹底沉沒,永遠都不可能再浮出水面了。
小綠真替他們難過,希望他們之中有人能看到小綠的文章,提早作應對。

年輕人比較沒關係,他們還沒達到儲蓄了很多錢的程度。
之後的幾十年,他們或許都還有機會能賺到自己的財富。
但是已經辛苦了大半輩子的中年人,甚至老年人。
他們將是我們的未來,損失最慘重的一群人,他們從年輕到老年,所儲蓄下來的財富,
將毀於一旦,將毀於通脹,
而且更慘的是,他們將沒有機會翻身,
他們不會再有另外一個二十年、三十年的機會去把損失給賺回來。

年輕人,整個經濟大翻盤,您們的機會來了。
但是中年人老年人,您們若不懂得做好嚴重通脹的避難準備,
您們將會一無所有,結局淒涼。


回來原點,
真正唯一名目價格上,及價值上皆會大漲的,是紙鈔的替代品,如黃金白銀(白金也不錯,但沒白銀好),還有糧食、汽油這兩種民生必需原物料。

至於股票,及房地產,則是會發生隱形的崩跌,
名目價格上不見得會崩跌,
但相對於原油、糧食及貴金屬的相對價格比值來說,則是大崩跌!

房地產投資者,及股票投資者,他們不一定感受得到崩盤,
股票及房地產是用不太漲的方式"崩盤"的!
但也因為他們感受不到崩盤,此種崩盤反而更加可怕!
這些人將持續傻傻地在不會漲的地方不斷地攪和,
在沒有超額利潤的標的上殺進殺出,直到慢慢失血過多而亡為止。

所以,若有房地產看好者跟您說,房地產在名目價格上不會大跌!
對。小綠認為他並沒有完全說錯!只是他沒有把話講完而已,

小綠幫他把話給講完,房地產沒大跌,是因為鈔票購買力也大跌,兩者皆大跌的結果,
房地產名目價格當然能夠立定腳跟而不跌,
房地產不跌,但印鈔已經瘋狂印到糧食汽油貴金屬,皆瘋狂大漲時,
房地產,名目價格就能不跌了!


[圖2]

親愛的,您有看到我們的房產淨值嗎?我發誓它在一分鐘以前明明就還在這啊!


所以說,若有人說房地產不會大跌,不能說它錯。
上述的三種印鈔速度中,
小綠認為,(3)鈔票跌價幅度>房產跌價幅度,故房產價格不跌還會反漲,是最有可能會發生的情況。

房地產不跌,但許許多多的東西卻會瘋狂大漲啊!
相較於房產,有許多東西將會漲得更兇,
在股市,房地產上面"隱形的崩跌"(或長期緩跌),
相較於水銀瀉地式的崩跌,其實還更糟糕!

在房地產的投資中,有一樣東西,可以讓您在通脹激烈發生後,在房地產上的投資損失減少很多,
那樣東西,就是固定利率房貸(Fixed Rate Mortgage),

使用高額的固定利率房貸,就相當於做空鈔票一樣,
在已經打算要買進任何資產的前提下,請"儘量"作空鈔票,意即使用固定利率向銀行借款,
(但請務必嚴控資金週轉風險,勿過度槓桿!)

一個30年期的固定利率房貸,對小綠來說,是整個房地產買賣中,最有價值的東西!
有了它,房地產或許才勉強有一點點值得投資的價值。
房地產本身並無投資價值,
有價值的,是高額固定利率房貸,它所展現之放空鈔票效果,
有了高額固定利率房貸,與房地產的組合,
在房地產上才能減少損失。

(但請務必控制風險,注意資金週轉失靈,無法還款之風險,
另外,請注意可能的失業風險,萬一失業,房貸付不出去,
這些投資策略都將失效,而房產則將被法拍!
別誤會小綠的意思,千萬別為了貪圖固定利率房貸,而故意去買房。
是已經要準備要買房者,儘量去使用固定利率房貸!)

千萬別使用浮動利率房貸(或是ARM),
高額ARM加上房地產,房貸占每個月薪水比重很高的新鮮人
這三者之組合,幾乎是保證房貸還不出來,被法拍(foreclosure)的完美搭擋,
特別是房貸占每個月薪水比重很高的新鮮人,支出已無太多餘力可以增加,
利率一但上升,
您的利息支出,將會快速地使您陷入巨大的財務災難之中。


第二部分 稅率對投資上的驚人影響 實體黃金好就好在這 豪宅糟糕也糟糕在這

房產價格若垮,就小綠來看,
不是真的因為其泡沫太大,或是價格太高而垮的,

小綠深信在房產上,未來一定會發生,房價在短期間內大幅下跌的劇烈波動,
但這種大幅跌價,房產不會真的崩盤,
因為此時,政府必然會施以更大的QE,用更大的印鈔票廢紙產能,
來掩蓋房產名目價格下跌,
並想辦法再繼續印更多廢紙,力拱房產價格,將房產價格再度拉抬上去,以免"通縮",

小綠深信,房產不是毀於房產泡沫破裂,
房產價格若垮,是毀於政府不斷調高的稅率,

房地產,是所有的資產中,最難避稅的!
因其不可能移動,房產死板板的釘在土地上,絲毫無法移動,
房產面積體積龐大,無法藏匿,沒有人可以藏匿或搬運自己的房地產吧?
且政府蒐集所有權資訊,及交易資訊最容易,


任何人要想搶劫,房地產也是搶匪們最容易搶得到的對象!
不管此種搶匪是真的土匪、或憤怒的勞工、憤怒的社會主義份子、憤怒的群眾、甚或憤怒的政府,

某個地區一但起了大變化,
房產是完全無法避開搶劫的資產!
若發生搶劫,房產若想逃難,想跑路,門都沒有,
房產只有賤賣的份!有時連賤賣都不一定來得及賣掉,


某個地區,出現動亂如敘利亞,甚或大地震、大抗爭,暴民搶劫,該地區房產倒大楣,
某個地區,沒出現動亂,但政府打算對人民搶劫如希臘,該地區也一樣房地產倒大楣,
某個地區,既沒出現動亂,政府也沒打算對人民搶劫,但該地區的人民窮人過多,富人過少,
窮人們用選舉,來要求富人多繳稅時,如法國
(這種狀況,您可說是窮人搶劫富人,或是多數搶劫少數,或是要求有錢人多付一點,公平正義,Pay the fair share),不管您怎麼說,這種狀況的經濟實質都不會改變,就投資來看,通通都是,該地區房產要倒大楣,


政府的稅率,會先從房產開始,稅額最大,課稅最容易,
接下來,會擴大至股市等,最後,連黃金也跑不掉。

但這一切的課稅,是漸進式的,當目前的高資產族群,財富多集中在房產時,
房產倒大楣,轉移到股市中,輪到股市倒大楣,
最後,連存摺黃金,ETF紙上黃金也會倒大楣,
紙上黃金,必須透過銀行系統交易,這些買賣資訊,政府清清楚楚。


是故,紙上黃金,避稅效果和股票一樣差(全都輕易可被政府掌握),
存摺紙上黃金,或是ETF,對稅率的規避效果都不太好,
存摺紙上黃金,或ETF,避稅效果勉強和股票打平,比房地產避稅效果好一點而已。
(買賣成交快速,變現性佳,且移動性能較好)
但實體黃金,對稅率的規避效果是所有資產中最好的!


實體黃金,在地下經濟中,通通都是現金交易,
實體黃金也沒有存銀行的問題,
反正實體黃金也不會生出利息,存銀行沒意義,
反正實體黃金也不必借給別人賺利息,自己本身就能保值,
是故實體黃金不必擔心借出去給別人被倒帳,
或擔心經過銀行系統做交易,留下記錄資料而被查稅,

地下經濟要避稅,全部都是現金交易,
但是現金若是鈔票,鈔票價值跌價很快,會被印鈔廠狂印鈔給搶劫,
現金鈔票既不能抱在手上(會被印鈔廠不斷輸出的通貨膨脹稅給搶劫),
也不能存到銀行去(政府會掌握交易資料,據以課稅)

只有實體黃金這種現金,不怕政府印鈔搶劫,而且交易又很隱密,很私人。
實體黃金,遠比現鈔保值,體積遠小於現鈔,又具備和現鈔一致的流通性,
實體黃金,可說是通貨膨脹底下,具備超級完美避稅性及流通性的資產了!


想躲避公平正義課稅,pay the fair share,或是政府搶劫富人,或是窮人搶劫富人,或是多數搶劫少數,
還有比實體黃金更好的東西嗎?
老實說,只要稅率開始不斷升高起來,
印鈔又繼續加速,經濟又要更加惡化,
大家努力勉強求自保時,
保管妥當、收藏良好的實體黃金,就是這種可怕年代,唯一可以倚靠的東西!

回到房產上,
豪宅,大坪數者。因其總價高。稅率對其打擊作用尤其大。
您們務必要看到可見的未來,未來五年後,十年後,
稅率將會遠高於現在,
而各國稅率多採累進稅率,這將使得總價高的豪宅,被稅率打擊的程度將遠遠大過小坪數住宅。
小坪數住宅,因其總價較低。稅率對其打擊較小。

累進稅率其實也是一個很好的印鈔廠製造通貨膨脹之誘因,
道理很簡單,原本房產100萬,因為通脹印鈔,房產變成200萬,中間賺100萬要課稅。
但若印鈔多印五倍,將房產拱成500萬呢?這樣中間就變成賺400萬要課稅了,
而賺100萬課稅若課20%,
而賺400萬課稅可能就要課40%,
等於是政府若製造通貨膨脹越兇,政府所能抽取的稅率就自動越高了!
印鈔廠會努力想辦法,讓大家產生名目的獲利,藉此將大家拱上去更高的所得稅率級距中(tax bracket)中,
印鈔廠努力印鈔,物價漲一倍,房價也漲1倍,所得稅率20%,
但若印鈔廠再多印十倍的鈔票,物價漲10倍,房價也漲10倍,
大家的所得稅率,就通通都變成40%,或是50%了,
其實大家把房子賣掉,購買力也沒有變得更多,但卻要繳更高的稅率。

換句話說,政府不給大家躲避通貨膨脹稅的機會,
別人存鈔票,被通貨膨脹稅課稅課很重,
您若因為知道躲避通脹,成功躲避了通脹,抱歉,您躲避成功的"利潤"(這其實不是利潤,這只是沒有通貨膨脹損失而已),政府或是所有不滿的人民,他們也要分一杯羹,


在五年後,十年後,
大家的財富,甚或實質購買力,都會比現在,再少個一大截,
這種情況下,現在能買得起30坪房子的人,五年後只能買得起25坪了,
現在買得起100坪豪宅的人,五年後十年後只能買得起80坪輕豪宅了。

若這樣,要投資房產,即便您目前是高資產族群,
也務必要考量到,未來您的客戶群,將比現在您所看到的客戶群,
還要再更窮一點,購買力再更弱一點,
他們所能買的坪數,會願意買的坪數,將會比現在再更減少一點,
即便您假設現在與未來的客戶群,是同一群人,
這種未來趨勢之演變,也沒有任何不同。

上面說到,購買房地產者,
即便您是高資產族群,也務必以您的客戶會變貧窮做考慮,
購買實體黃金者,卻恰恰相反,
購買實體黃金者,即便您目前是低資產族群,
您也務必以未來會向您購買者,是高資產族群會變多來作考量,

某人目前是低資產族群,稅率的規避效果對其就無關嗎?
錯!千萬別這麼想。

高資產族群者,甚或地下逃稅者,
他們若發現了實體黃金的隱匿性,匿名性,輕便可攜性,避稅性(不管是合法甚或非法)是所有資產中最頂尖者,他們會願意以高價,大舉購入您手上的實體黃金的。
即便您是一個低資產的實體黃金投資者,

即便我本人是一個奉公守法,反正我也沒什麼錢,避稅逃稅與我無關的守法公民,
實體黃金還是對我有很大的差別,
我自己雖然用不到實體黃金的強大功能,但別人很需要用啊!
他們會願意用更高價來跟我購買手上的避稅利器啊!

高資產族群、地下經濟族群、非法避稅族群,
稅率越高,他們就越有誘因轉變成合法(也可能是非法)避稅族群,合法(也可能是非法)轉移資產族群,

避稅族群自然越加擴大,而避稅族群越加擴大的結果,
他們的投資焦點,將會從自己要如何獲利更多,調整成自己要如何被拿走較少,
他們會發現現在不是要多賺錢的問題,現在是要如何不被搶劫的問題時,

他們對避稅投資商品需求,就越加急迫,越加殷切,

非法避稅者如攤販或洗錢者,很想要實體黃金,則實體黃金價格自然就會水漲船高,
您或許不需要這種避稅效果,但別人可是很需要,
投資,務必要用您未來客戶的角度與眼光去看事情。

[別誤會小綠,這部分不是要教大家逃稅,

只是要從經濟投資的角度點出來,
古今中外皆同,稅率越高,經濟體將越轉往地下經濟去,
地下經濟是好聽話,實際上,地下經濟就是避稅逃稅經濟。
地下經濟將會隨著稅率逐漸上升,而快速擴大。
小綠是點出此一歷史事實,而絕無任何鼓勵地下經濟的意思。
(地下經濟是因經濟誘因不斷增加而擴大的,地下經濟從不因任何人鼓勵而擴大,也不因政府禁令而減少,地下經濟是因為經濟誘因存在而擴大的)

小綠奉勸大家,
實體黃金交易若有獲利,請誠實申報納稅。
誠實公民切勿非法逃稅。

希望大家未來五年十年後,
用實體黃金賺到的錢,等美國所領導的各國印鈔廠倒閉後,
好好拿這些錢來重新建設,重新投資,對國家社會產生貢獻。]




第三部分 利率升高 將對房產造成致命打擊

小綠用以100,000元,30年期房貸,再不同利率底下,每個月本息攤還所要繳的期付金作成下表說明:
(小數點第二位以下,全部無條件捨去)
圖三


假設利率原為1%,使用30年期房貸,您所能買得起的房子是1000萬好了,
當利率從1%上升到2%,相同的期付金,您能買得起的房子,將從1000萬遽為870萬(即利率2%時870萬房貸每期本息攤還期付金,和利率1%時的1000萬房貸每期本息攤還期付金之金額相同)。
同理,
當利率從1%上升到3%,每個月支付房貸金額相同,您能買得起的房子,將從1000萬為763萬,
當利率從1%上升到4%,每個月支付房貸金額相同,您能買得起的房子,將從1000萬為673萬,
相同的計算,小綠就不重複,您們自己用上表即可求出金額。

這告訴了我們什麼?

小小的利率變動,對於人們所能支付的房貸期付金,有大大的影響,而人們所能支付的每月房貸期付金,攸關於人們所能買得起的房產總價。
所以房貸利率從1%上升到2%,若人們能支付的每月房貸金額不變,人們所能負擔的房屋總價,將下跌13.05%。
房貸利率從1%上升到3%,若人們能支付的每月房貸金額不變,人們所能負擔的房屋總價,將下跌23.70%,
房貸利率從1%上升到4%,若人們能支付的每月房貸金額不變,人們所能負擔的房屋總價,將下跌32.62%,

這樣您們知道,利率與房地產市場的嚴重攸關性了嗎?利率長期維持低檔,是房地產價格能持續維持高檔的關鍵補給線!利率一上升,房產價格就沒了補給,斷了糧。特別是利率從低檔即便只是上升個1%,2%,也能讓房地產的可支持價格,下跌個23.7%~32.6%不等。

美國房貸利率已經在短短的兩個月,上升了超過1%,房產的補給線已經斷掉了,已經嚴重威脅到美國的虛假"復甦"了,補給線不趕緊再打通,所有的房產將士,美國經濟虛假的復甦就是靠這些偉大的房產將士在前線打拼啊!現在,房產將士們,全都無糧可吃,無彈藥補給可用,已經危在旦夕了,補給再不趕緊來,房產的前線將士們,可是會崩潰的!

美FED想taper QE,想都別想。若不繼續QE,國債利率、長債利率將繼續狂飆,虛假"復甦"戰場最前線的房產將士,將全面潰退。美國不但得要繼續QE,而且QE還一定會加碼!否則,僅就房地產的角度來看,房地產價格會垮!整個泡沫經濟體的其他部分,也全都會連環垮!


小綠的總結:
圖四



本部落格任何文章與討論皆非投資建議 純為個人分析與分享 未來之財務預測皆隱含高度之不確定性 請讀者務必自行審慎評估風險 盈虧自負





看完後,若對您有一點點幫助,幫小綠按個讚,讓小綠知道吧!感謝您!


2013年8月4日 星期日

美國經濟復甦全是虛假 企業不是新增工作 而是”分拆”工作 官方失業率計算嚴重脫離真實世界 小綠的真實失業率(在職-適齡工作人口比率) The recovery in U.S. is all propaganda, businesses not increase new jobs but separate jobs, unemployment rate is not real world statistics, and Smallgreentea’s real unemployment rate: Employment-population ratio


美國經濟復甦全是虛假 企業不是新增工作 而是”分拆”工作 官方失業率計算嚴重脫離真實世界 小綠的真實失業率(在職-適齡工作人口比率) The recovery in U.S. is all propaganda, businesses not increase new jobs but separate jobs, unemployment rate is not real world statistics, and Smallgreentea’s real unemployment rate: Employment-population ratio

[小綠前言:]
美國才不是領導全球經濟復甦之霸權,
美國是領導全球印鈔大戰,及全球泡沫經濟之霸權。
泡沫經濟之王,美國是也。
印鈔廠之王,美國是也。

美國跟日本的困境一模一樣,

要通脹來,但通脹來,無可避免地債券殖利率要補償債券持有人,
但是政府及整個經濟體全靠著更多借貸來維生,將無法負擔債務之本息,
這將陷入兩難困境,
利率升高,債務經濟將會滅頂,
但要印鈔,又不可能不利率升高。

只好來大絕招,印鈔,卻又想辦法給大家,未來FED將停止印鈔的預期,

這樣就可以繼續享受印鈔的好處,但印鈔的壞處將"暫時"不存在。

不過這種真空狀態也只是暫時,

畢竟,若要停止印鈔預期持續存在,時間到了FED就一定要真的停止印鈔,
否則這段期間,與期間結束後的仍然繼續印鈔,
將會反向爆發這段期間中,壓抑許久的停止印鈔預期。

[前言結束,正文開始]



美國的官方失業率,一般都使用U3。所有市場上的分析師,都是拿U3在分析美國失業率。
眾分析師看到U3失業率下降,就以為復甦已經來臨,印鈔救經濟有效果,QE要退場了,美元要回歸強勢了。


美國官方失業率圖形,也就是U3的圖形。[圖01]
取自美國勞工部



若單純以U3失業率來看,任何人看到這種失業率圖形,您想不承認美國正在復甦都很難。若美國真實的失業率是長成這個樣子,雖然復甦的速度不快,但就圖形來看,美國確切是在復甦。只不過,U3這個數字,不是美國真實的失業率。

U3失業率有什麼問題? 問題一大堆!

1.不管您一個月工作22天,工作10天,工作1天,甚至只要工作1個小時,您都不算是失業。您一個月只要發傳單一個小時,您就算是有工作。不管您工作多少天,一個月拿多少錢,都算有工作。

2.真正最嚴重的是,U3失業率的計算,分母是用勞動力。若長期失業者越來越多,但工作人口不變,則失業率反而會越來越低。換言之,只要越來越多人被社會給拋棄,越來越多人長期找不到工作,失業率卻反而會因此變得更低。

3.反過來說,在U3的計算當中,一個人很難長期地待在失業的族群當中。只要您一失業,要不就是您很快就找到工作,於是脫離失業。或是,您變成了長期失業者,於是被排除在失業率的計算當中。若您是長期失業者,則失業率計算就當作沒您這個人。這就是U3計算的基礎。

失業率計算,所有的人,只分為三類人,1.Employed 2.Unemployed 3.Jobless。

但失業率的計算中,任何失業者,都很難長久待在Unemployed這群人裡面,因為失業率計算的定義裡面,您要很積極去尋找工作,且仍然找不到工作者,且沒有長時間想找工作都找不到,這樣您才能算是Unemployed

若您不積極去尋找工作,或是政府沒有證明出來您很積極去尋找工作,或您已經找工作找很久了但都找不到,則您就被當成是Jobless,而Jobless是不被算進去失業率的分母裡的。換言之,您不是個失業率計算裡面的人。失業率並沒有包含您。

換句話說,您若長久找不到工作,或是不認真找工作,則失業率計算中,就當成您已經退休了
“退休”?
對,您已經退休了。
您不算失業,但您也沒有工作。所以就定義而言,政府當您是已經光榮地退休了!
所以很多美國人,被迫”退休”了。因為政府就當這些沒有很認真找工作的人,政府假設他們已經存夠了可以退休的財富,
所以光榮地”退休”了
很多年輕人,很多中年失業者,都提早退休,變成了”退休享樂”一族。只不過這些人享受的,卻不是他們自己所儲蓄累積的退休金,享受的卻是美國的社會福利,開始吃免費的失業福利,還有殘障福利大鍋飯。(很多美國長期失業者,因失業福利有期限,不能一輩子吃失業福利,於是許多人吃完了失業福利,開始改吃殘障福利,美國吃殘障福利的門檻很低,許多人裝瘋賣傻,假裝自己是殘障,吃殘障福利)
請問,這是經濟復甦的象徵嗎?

美國官方主要的6種失業率:
失業率類型
定義
U1
Percentage of labor force unemployed 15 weeks or longer.
U2
Percentage of labor force who lost jobs or completed temporary work.
U3(官方失業率就是這種)
Official unemployment rate per ILO definition.
U4
U3 + "discouraged workers", or those who have stopped looking for work because current economic conditions make them believe that no work is available for them.
U5
U4 + other "marginally attached workers", or "loosely attached workers", or those who "would like" and are able to work, but have not looked for work recently.
U6
U5 + Part time workers who want to work full time, but cannot due to economic reasons.

The U6 unemployment rate counts not only people without work seeking full-time employment (the more familiar U-3 rate), but also counts "marginally attached workers and those working part-time for economic reasons." Note that some of these part-time workers counted as employed by U-3 could be working as little as an hour a week. And the "marginally attached workers" include those who have gotten discouraged and stopped looking, but still want to work. The age considered for this calculation is 16 years and over

最接近真實的失業率衡量指標,也是小綠自己最常用的失業率衡量指標,小綠認為是符合法定工作年齡的人口中,到底有多少人有工作之比率。換言之,有在工作的人口,占全部年紀上能夠工作之人口比率,即”在職-適齡工作人口比”;比如說一個國家,年紀上是能夠工作的人口一千萬,有工作的人口是600萬,那麼沒工作的人們,就是400萬了。這樣可以排除任何人為操縱勞動力的因素,能顯現一國長期失業的問題,而不去掩蓋它。

因一但失業率的分母能被操縱,整個失業率數字也將變得毫無意義。

在職-適齡工作人口比是這樣衡量出來的:

1.分母的人口,指的是符合法定工作年齡之人口,大部份的國家此人口為15歲~64歲。意即分母是該國全部15歲~64歲之人口。

2.分子則是有工作的人口,不區分是正職還是領時薪,工作不足的打工人口。這點同於U3。換言之,即便是用在職-適齡工作人口比,則仍有低估真實失業率之嫌。雖然在職-適齡工作人口比仍為低估,但至少沒有U3低估得這麼厲害!



在職-適齡工作人口比[2008/1~2013/7] [圖02]
取自美國勞工部


在職-適齡工作人口比[1948/1~2013/7] [圖03]
取自美國勞工部


在職-適齡工作人口比從1948年/1月到2013/7月的整理:
取自美國勞工部


Year 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Oct Nov Dec
1948 56.6 56.7 56.1 56.7 56.2 57 57.1 56.6 56.6 56.5 56.5 56.8
1949 56.2 56.2 56 55.7 55.4 55 55 55.1 55.3 54.9 55.6 55.3
1950 55.1 55.1 55.1 55.8 55.8 56.2 56.1 56.8 56.6 56.9 56.9 56.7
1951 56.9 57 57.7 57.3 57.6 57.1 57.6 57.4 57.1 57.3 57.1 57.7
1952 57.7 57.7 57.1 57.1 57.3 57.3 57 56.8 57.4 56.9 57.5 57.6
1953 57.8 58 58.1 57.5 57.1 57.4 57.4 57.1 56.8 56.7 56.5 55.7
1954 55.7 56.2 55.7 55.7 55.4 55.2 55 55.2 55.5 55.5 55.5 55.2
1955 55.7 55.7 55.8 56.2 56.3 56.3 56.9 57.1 57.2 57.2 57.4 57.7
1956 57.8 57.5 57.3 57.5 57.6 57.5 57.5 57.6 57.6 57.5 57.3 57.3
1957 57 57.5 57.6 57.2 57.1 57.2 57.5 56.9 57 56.8 56.4 56.6
1958 55.9 55.5 55.3 55.2 55.4 55.2 55.2 55.4 55.4 55.6 55.5 55.5
1959 55.7 55.5 56 56.3 56.2 56.3 56.3 56.1 56 56.1 55.7 56.3
1960 56 56.2 55.4 56.4 56.4 56.5 56.2 56.1 56.4 55.8 56.1 55.7
1961 55.7 55.5 55.6 55.2 55.2 55.6 55.2 55.3 55 55.3 55.5 55.3
1962 55.4 55.7 55.7 55.4 55.7 55.6 55.3 55.7 55.7 55.5 55.2 55.2
1963 55.2 55.1 55.3 55.5 55.3 55.3 55.4 55.4 55.5 55.5 55.4 55.3
1964 55.3 55.6 55.5 55.9 56.1 55.6 55.7 55.7 55.7 55.6 55.7 55.6
1965 55.7 55.7 55.9 56 56.2 56.1 56.5 56.3 56.2 56.4 56.4 56.6
1966 56.7 56.6 56.6 56.8 56.7 56.9 56.9 57 57.1 57.1 57.4 57.3
1967 57.1 57 56.8 57.1 57 57.3 57.4 57.4 57.4 57.5 57.5 57.6
1968 57 57.3 57.4 57.4 57.8 57.8 57.6 57.5 57.5 57.5 57.6 57.7
1969 57.6 57.9 57.9 57.9 57.8 58 58 58.1 58.1 58.1 58.1 58.1
1970 58 57.9 57.9 57.9 57.5 57.3 57.4 57.2 57 57 56.9 56.7
1971 56.8 56.6 56.4 56.6 56.6 56.2 56.5 56.6 56.6 56.6 56.8 56.8
1972 56.7 56.7 56.9 56.9 57 57 57 57.1 57 57 57.2 57.3
1973 57.1 57.5 57.8 57.7 57.7 58 57.9 57.8 57.9 58.1 58.2 58.2
1974 58.2 58.2 58.2 58 58 58 58 57.8 57.7 57.6 57.3 56.9
1975 56.4 56.1 56 55.9 56 55.8 56 56.1 56.1 56.1 56 56.1
1976 56.4 56.5 56.7 56.8 57 56.8 57 57 56.9 56.9 57 57
1977 57 57.2 57.4 57.6 57.8 57.9 57.8 58 58.1 58.2 58.6 58.7
1978 58.8 58.8 58.8 59.2 59.3 59.5 59.3 59.4 59.5 59.7 59.8 59.8
1979 59.9 60.1 60 59.8 59.8 59.9 60 59.8 60 59.9 60 60.1
1980 60 60 59.7 59.4 59.1 58.9 58.8 58.8 58.9 58.9 59 59
1981 59.1 59.2 59.4 59.6 59.5 59 59.1 59.1 58.7 58.8 58.6 58.2
1982 58.2 58.2 58.1 57.9 58.2 57.8 57.7 57.8 57.6 57.4 57.3 57.2
1983 57.2 57.1 57.1 57.3 57.3 57.8 58.1 58.2 58.4 58.4 58.7 58.8
1984 58.8 59.1 59.1 59.3 59.7 59.9 59.8 59.6 59.7 59.7 59.8 59.9
1985 59.9 60 60.2 60.1 60.1 59.8 59.9 60 60.3 60.3 60.4 60.4
1986 60.6 60.3 60.5 60.5 60.5 60.7 60.8 60.8 60.8 60.9 60.9 61
1987 61 61.1 61.2 61.3 61.6 61.4 61.6 61.8 61.6 61.8 61.9 62
1988 62 62.1 61.9 62.2 62 62.3 62.3 62.4 62.4 62.5 62.7 62.6
1989 62.9 62.9 62.9 62.9 62.9 63 63 63.1 62.8 62.9 63 63
1990 63.2 63.2 63.2 63 63.1 62.9 62.8 62.7 62.5 62.5 62.3 62.2
1991 62 61.9 61.8 62 61.6 61.7 61.6 61.5 61.6 61.5 61.4 61.2
1992 61.5 61.3 61.5 61.6 61.5 61.5 61.6 61.6 61.4 61.3 61.4 61.4
1993 61.4 61.4 61.5 61.5 61.7 61.8 61.8 62 61.7 61.8 61.9 62
1994 62.2 62.3 62.1 62.3 62.5 62.3 62.3 62.6 62.7 62.9 63 63.1
1995 63 63.1 63.1 63.1 62.7 62.7 62.8 62.8 62.9 62.9 62.8 62.7
1996 62.7 62.9 63 63 63 63.2 63.3 63.3 63.4 63.5 63.4 63.4
1997 63.4 63.4 63.6 63.7 63.8 63.7 63.9 63.9 63.9 63.9 64.1 64
1998 64 64 64 64.1 64.1 64 64 63.9 64.2 64.1 64.2 64.3
1999 64.4 64.2 64.2 64.2 64.3 64.2 64.2 64.2 64.2 64.3 64.4 64.4
2000 64.6 64.6 64.6 64.7 64.4 64.5 64.2 64.2 64.2 64.2 64.3 64.4
2001 64.4 64.3 64.3 64 63.8 63.7 63.7 63.2 63.5 63.2 63 62.9
2002 62.7 63 62.8 62.7 62.9 62.7 62.7 62.7 63 62.7 62.5 62.4
2003 62.5 62.5 62.4 62.4 62.3 62.3 62.1 62.1 62 62.1 62.3 62.2
2004 62.3 62.3 62.2 62.3 62.3 62.4 62.5 62.4 62.3 62.3 62.5 62.4
2005 62.4 62.4 62.4 62.7 62.8 62.7 62.8 62.9 62.8 62.8 62.7 62.8
2006 62.9 63 63.1 63 63.1 63.1 63 63.1 63.1 63.3 63.3 63.4
2007 63.3 63.3 63.3 63 63 63 62.9 62.7 62.9 62.7 62.9 62.7
2008 62.9 62.8 62.7 62.7 62.5 62.4 62.2 62 61.9 61.7 61.4 61
2009 60.6 60.3 59.9 59.8 59.6 59.4 59.3 59.1 58.7 58.5 58.6 58.3
2010 58.5 58.5 58.5 58.7 58.6 58.5 58.5 58.5 58.5 58.3 58.2 58.3
2011 58.3 58.4 58.4 58.4 58.4 58.2 58.2 58.3 58.4 58.4 58.5 58.6
2012 58.5 58.6 58.5 58.5 58.6 58.6 58.5 58.4 58.7 58.7 58.7 58.6
2013 58.6 58.6 58.5 58.6 58.6 58.7 58.7          

在職-適齡工作人口比[2009/1~2013/7] [圖04]
取自美國勞工部


排除從先前高點向下降,小綠將2009年後的情況單獨拉出來看。

1.從2009年後在職-適齡工作人口比開始下跌後,整個在職-適齡工作人口比,在美國政府宣稱的”復甦”期間(2009~2013/7),幾乎都毫無變化,始終停留在58%到59%間。美國有在工作的人口比率,絲毫沒有增加

2.目前(2013/7月)的在職-適齡工作人口比是58.7%,和2012年11月的58.7%是完全一樣的。

3.而2013年1月~2013年7月,最低在58.5%,目前(2013/7月)則是在58.7%。

4.從2010/1月到2013/7月,在職-適齡工作人口比從來沒有突破過59%。全都是在58.2%~58.7%徘徊。在一個這麼小的0.5%區間裡面來回遊走,這是什麼復甦?什麼工作機會大量增加?全都是鬼扯!美國就業市場是一灘死水!毫無生氣!也毫無進步可言!


而政府所宣傳的U3失業率降低,這只不過是將勞動力人口減少,所製造出來的假象。只要不斷地有人放棄找工作,則U3失業率則可不斷降低U3失業率降低的來源,是來自於長期失業的勞工最終放棄找工作,這不但不是喜訊,反而是天大的災難。這就代表,長期結構性失業的族群,潛在犯罪人口,都將越來越多。

美國從任何角度來看,都沒有復甦,只不過,您要從真實的角度去看,而不是從政府的宣傳數字去看,您才能真正看得出來。從政府的U3失業率去看,您只會看到美國溫和復甦,但從在職-適齡工作人口比去看,您會看到失業一點也沒有好轉


同理,從政府的CPI去看,您只會看到印鈔沒有帶來多大的物價上漲。

同理,從股價、房地產價去看,您只會看到”景氣復甦”,您若沒有眼光,將不會看到,這是印鈔產生的”物價”上漲,在這邊發生而已。只不過,在股市,房地產所產生的”物價”上漲,不會維持太久。因為,股市、房地產不是鈔票的替代品,也就是說,當鈔票出問題時,利率會跟著動,但是鈔票出問題時,是鈔票的替代品會得利,是黃金會得利。是黃金會取代鈔票,而不是股市、房地產會取代鈔票。股市、房地產則會被利率上升給壓垮。

回來原點,整個適齡工作人口當中,有就業的比率,分毫未變。這又是哪一國的復甦。U3的失業率降低,美化數字,玩弄統計學自己騙自己,就叫做”復甦”?可是您把真正的大圖形拉出來看,美國從就業,從勞動市場中來看,一點兒復甦也沒有。



[U6失業率長期圖形,1994/1-2013/7] [圖05]
取自美國勞工部

[U6失業率整理。1994/1-2013/7]
取自美國勞工部

Year 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Oct Nov Dec
1994 11.8 11.4 11.4 11.2 10.8 10.9 10.7 10.5 10.4 10.3 10.1 10
1995 10.2 9.9 9.9 10 10 10.1 10.1 10 10.1 9.9 10 10
1996 9.8 10 9.8 9.9 9.7 9.6 9.7 9.3 9.4 9.4 9.3 9.5
1997 9.4 9.4 9.1 9.2 8.8 8.8 8.6 8.6 8.7 8.4 8.3 8.4
1998 8.4 8.4 8.4 7.9 7.9 8 8.1 7.9 7.9 7.8 7.6 7.6
1999 7.7 7.7 7.6 7.6 7.4 7.5 7.5 7.3 7.4 7.2 7.1 7.1
2000 7.1 7.2 7.1 6.9 7.1 7 7 7.1 7 6.8 7.1 6.9
2001 7.3 7.4 7.3 7.4 7.5 7.9 7.8 8.1 8.7 9.3 9.4 9.6
2002 9.5 9.5 9.4 9.7 9.5 9.5 9.6 9.6 9.6 9.6 9.7 9.8
2003 10 10.2 10 10.2 10.1 10.3 10.3 10.1 10.4 10.2 10 9.8
2004 9.9 9.7 10 9.6 9.6 9.5 9.5 9.4 9.4 9.7 9.4 9.2
2005 9.3 9.3 9.1 8.9 8.9 9 8.8 8.9 9 8.7 8.7 8.6
2006 8.4 8.4 8.2 8.1 8.2 8.4 8.5 8.4 8 8.2 8.1 7.9
2007 8.4 8.2 8 8.2 8.2 8.3 8.4 8.4 8.4 8.4 8.4 8.8
2008 9.2 9 9.1 9.2 9.7 10.1 10.5 10.8 11 11.8 12.6 13.6
2009 14.2 15.1 15.7 15.9 16.4 16.5 16.5 16.7 16.7 17.1 17.1 17.1
2010 16.7 17 17 17.1 16.6 16.5 16.5 16.5 16.8 16.7 16.9 16.6
2011 16.2 16 15.8 16 15.8 16.1 16 16.1 16.3 16 15.5 15.2
2012 15.1 15 14.5 14.5 14.8 14.8 14.9 14.7 14.7 14.5 14.4 14.4
2013 14.4 14.3 13.8 13.9 13.8 14.3 14          

U6的計算方式,較U3嚴謹。他將想要獲得正職,卻只能找得到打工時薪工作的人們,算進去失業率中因此,U6也比U3接近真實失業率。[但仍然沒有在職-適齡工作人口比真實,U6裡面仍然有勞動力的人為操縱在其中!]

若從上面U6圖形來看,應該沒有太多人覺得美國景氣復甦了吧!但有人會說,從U6上看,雖然沒有明顯復甦,但至少有緩步復甦吧?U6從2010年/2月的失業率17%,”微幅”下降到2013/7月的14%,至少也算有個緩步復甦,不是嗎?

很抱歉,您又被數字給騙了,真實情況是,完全沒有,因為2013年的歐巴馬健保效應,開始發酵,產生了一種廣泛的效果,這種效果,暫時掩蓋住了失業率原本應該要開始惡化的情況,大大拖延了失業率開始惡化的時間點。

因為歐巴馬健保,增加正職員工的成本負擔,歐巴馬健保規定,超過50名員工的雇主,一定要替每週工作30 小時以上的員工,購買健保,換言之,公司要承擔這些人的健保成本,
而領時薪打工不超過30小時的員工,公司不必負擔健保成本。

歐巴馬健保,本來就是一個恐怖的大錢坑,恐怖的大鍋飯,恐怖的社會主義制度,而許許多多的公司,為了規避恐怖的健保成本負擔,裁減原有的正職員工,而用改雇更多領時薪的打工員工取代之,而且這些領時薪的員工,公司會努力使他們的每週工作時數,低於30小時

於是今年以來,美國的公司,很流行一種”創造”工作法,裁員一個正職員工,將原有的工時,重新聘僱2~3個領時薪的打工員工

就工作機會淨效果來看,工作機會減少一個,增加三個。是故,這樣子的工作機會分拆,就工作機會來看,等於是額外創造了2個工作機會。但這三個人的總工時,和原來只有一個人的總工時,是一樣的。

請問,這樣能算是"新增"工作嗎?這樣能算是"創造"工作嗎?
我們可以把一個工作拆解成三個工作,交給三個人去做,
然後自己騙自己說,我們又額外創造了兩個工作機會嗎

無知眾分析師,將美國企業的”分拆”工作,當成是"創造"工作來看,將工作分拆成多個工作,怎麼能算是新增工作?
工作總量根本沒有變化。而且更慘的是,分拆工作後的工時總量,恐怕還比分拆前還少。

也就是說,分拆工作,暫時掩蓋住了工作機會正在減少中的事實。Labor Force來到了史上最低點,美國願意找工作的人,是史上最低點。而新增工作機會,特別是服務業上面的工作,卻全都是這種"分拆"式的工作。

由於歐巴馬健保,
美國的正職工作機會,正在快速減少當中!
而分拆正職工作成為打工工作時,在分拆初期,卻幸運地製造"虛假"的工作機會增加之假象。
這也是U3能虛假好轉,U6能暫時停止惡化的根本原因,

歐巴馬健保的適用門檻,是50個正職員工,換言之,50個以下正職員工的公司,不必負擔歐巴馬健保,超過這個數字不多的公司,會想辦法將超過50以上的正職員工給解雇,並用打工員工取代之。而低於這個數字的公司,也會努力避免任何正職員工的雇用,以免超過50個員工,超過50個員工意謂得要開始負擔歐巴馬健保。

說美國正在復甦的眾分析師們,”您們看錯了數字,休怪數字欺騙了您們”。在這個投資市場中,太多人是無知的,而且這些人無知荒謬的程度令人詫異!


美國只有分拆工作,沒有新增工作的的證據1-下圖為美國實際人均可支配所得增加率,從1960年以來,目前為歷史最低點


美國只有分拆工作,沒有新增工作的的證據2-
美國中位數資產,世界排名跌到第27。何謂中位數,簡單說,美國財產金額由最高排到最低,剛好在最中央的那一個人,即為中位數。

換言之,美國中位數的那一個人,剛好有一半的人財產比他多,而另外一半的人比他少。可以說是最為”中產”的中產階級。中產階級的資產餘額,美國竟然是世界排名第27名

美國中產階級的財富,輸澳洲、新加坡、瑞士、紐西蘭、加拿大這些國家還不打緊,畢竟這些國家都不算是窮國。但美國中產階級的財富竟然輸給了西班牙,還輸給了賽普勒斯。賽普勒斯才剛金融危機大倒帳過,而西班牙是歐債危機重災區,美國竟然輸給了西班牙及賽普勒斯

中產階級被掏空了,還談什麼美國霸權?中產階級世界排名世界第27的世界第1美國霸權?

圖片取自zerohedge:
http://www.zerohedge.com/news/2013-07-23/how-does-america%E2%80%99s-middle-class-rank-globally-27



美國中產階級 財富排名輸台灣

【聯合報╱編譯任中原/報導】
2013.07.26 03:33 am

美國被視為全球最富裕的國家,然而美國中產階級的財富淨額在全球僅排到第廿七名,比台灣的第廿二名還不如。針對美國貧富不均的情況益發嚴重,美國總統歐巴馬廿四日強調,未來政策將聚焦於重振中產階級的經濟地位。

據瑞士信貸銀行發表的「二○一二年全球財富資料報告」中指出,澳洲中產階級的財富位居世界第一,約十九萬四千美元(約台幣五百八十萬元);台灣約四萬五千五百美元(約台幣一百卅六萬元),美國約三萬八千八百美元(約台幣一百一十六萬元)。


圖/聯合報提供

這份報告是以一國民眾擁有財富的「中位數(中間值而非平均值)」作為評比標準。財富包括個人擁有的住宅、銀行存款、股票、債券等所有資產,再減去個人的貸款餘額及其他債務後,所得的財富淨值。
美國雖是全球最富有的國家,擁有最多的百萬富翁與億萬富豪。但美國中產階級的財富與其他國家相比,排名不斷倒退,二○一二年已落到全球第廿七名,主因是貧 富差距持續擴大,背後肇因包括:美國沒有全民健保、勞工缺乏保障、華爾街金融業失控、教育成本不斷升高、租稅制度偏向富人、有錢人主導政治及掌控媒體,以 及全球化與自動化生產普及。
美國總統歐巴馬廿四日發表經濟演說時指出,由於全球化、華爾街不負責任及華府的政策衝突,使美國中產階級陷入所得停滯及發展空間縮小的窘境,但最有錢的人卻累積更多財富。他宣布將以扭轉這種趨勢作為「我最優先的要務」。

歐巴馬強調,現在必須終結永無休止的抗議行動及監聽醜聞,「我們必須聚焦於跟大部分民眾切身相關的基本經濟問題」,並重申他的主要經濟計畫,包括發展新能源、重振製造業、擴大修建道路、橋梁及港口等公共建設,普及學前教育及提高基本工資等。

他強調,如果共和黨不合作,「我們將打電話給企業執行長、慈善家、大學校長、勞工領袖,以及任何能夠對我們提供助力的人。」但共和黨籍的眾議院議長貝納則表示「他們做成了那些事?完全沒有,都是空包彈。」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納也指出,「這些老早就說過。都是老梗。」 【2013/07/26 聯合報】

全文網址: 美國中產階級 財富排名輸台灣 | 國際財經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2/8053459.shtml#ixzz2a9oBNjjA
Power By udn.com

美國只有分拆工作,沒有新增工作的的證據3 –
分析師Dan Alpert從美國Job Report 得到結論:“我們已經變成了一個滿是在餐廳裡煎漢堡員工的國家。”

美國的確已經變成了煎漢堡員工、低薪打工員工充斥的國家,只是看分析師有沒有經濟學”常識”分析得出來而已小綠所有的分析,全都是古典經濟學就能推得的常識,全都不需要用偏微分計算,就能得到。

“We Have Become a Nation of Hamburger Flippers”: Dan Alpert Breaks Down the Jobs Report
By Aaron Task | Daily Ticker –
2013/8/2

http://finance.yahoo.com/blogs/daily-ticker/become-nation-hamburger-flippers-dan-alpert-breaks-down-145831220.html

At 162,000, the July jobs report fell short of expectations and well shy of “whisper” numbers for payroll figures above 200,000. In addition, job tallies were revised down for May and June and average hourly earnings fell 0.1% in July, the first decline since October.

The data disappointed Wall Street economists but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trends Dan Alpert, managing partner at Westwood Capital, cited in a recent report: “The fact is that the U.S.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more of a wounded beast than a bull,” he writes.

According to Alpert’s analysis, 69% of the jobs created in the second quarter – and 57% in the first half of 2013 – were in the three lowest-paying sectors of the economy: retail trade, administrative and waste services, and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These jobs, which account for 33% of all private sector jobs, pay an average of $15.80 per hour.

“What you’re seeing is now the spreading of low wage growth,” he says, noting those trends continued in Friday's July jobs report. “Really we have become a nation of hamburger flippers, Wal-Mart sales associates, barmaids, checkout people and other people working at very low wages.”

The growth of low-wage jobs helps explain why the majority of Americans continue to believe the economy is in recession, despite a falling unemployment rate – now down to a four-year low of 7.4% – a record-setting stock market rally and a rebound in the housing market.
Related: $2 Trillion Shadow Economy Not Counted in Jobs Numbers
Taking it a step further, Alpert says the low-wage trend also explains why GDP growth remains so weak despite monthly average private sector job growth of nearly 200,000 in the past year.

“The bottom line is a lot of people are coming off unemployment,” which works out to around $12 per hour if you include Food Stamps, he says. “So a $15 wage to work has no impact… you’re not increasing consumption or the ability [of workers] to go out and buy stuff."

As a result, the economy isn't getting the usual "second derivative" benefit of payroll growth whereby more people working leads to more economic activity and additional job creation, Alpert says. "That’s why GDP and retail sales numbers are so lackluster.”


Check the accompanying video to see more analysis of the data and what it means for Fed policy.



美國只有分拆工作,沒有新增工作的的證據4-
麥當勞,漢堡王,及溫蒂漢堡的時薪打工員工抗議薪水太低。[麥當勞等速食業者,不願意給他們每週30小時以上的工時,以規避歐巴馬健保。所以這些被新聘雇的員工,滿心歡喜的去上班,結果才發現,他們是拿到了”分拆”後的工作,而不是真正完整的工作,他們的工時都很低。找到工作後才發現能做的工作時數太低,每天僅能做一兩個鐘頭,薪資總額根本無法養活自己]

http://abcnews.go.com/US/wireStory/fast-food-workers-nyc-stage-strikes-rallies-19806966

Fast-Food Workers in NYC Stage Strikes, Rallies
By BETHAN MCKERNAN and JON GERBERG Associated Press
NEW YORK July 29, 2013 (AP)

Workers at McDonald's, Burger King and Wendy's restaurants across New York walked out Monday in a one-day strike to demand better pay and the right to unionize, calling for minimum wage to more than double from $7.25 to $15 an hour and the end to what activists called "abusive labor practices."
"It's noisy, it's really hot, fast, they rush you. Sometimes you don't even get breaks. All for $7.25? It's crazy," said Nathalia Sepulveda, who works at a McDonald's opposite Yankee Stadium in the Bronx, where one protest took place.
Outside the McDonald's as well as a Wendy's in lower Manhattan, workers chanted "we can't survive on $7.25" and "supersize our wages." At the Wendy's, the crowd shouted at customers not to go in and two police officers were stationed inside.
They were among hundreds of people who took part at locations throughout New York, activists said. Similar strikes were planned across the country this week, organized by the national Fast Food Forward campaign, which was launched last year to tackle stagnating wages and the proliferation of low-wage jobs as the nation recovers from the recession, said campaign director Jonathan Westin.


"The workers' actions will lift up all of New York City," he said. "If they have more money in their pockets, they'll spend it right here, helping to boost the entire economy."
Doubling the minimum wage would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rivate sector's ability to create jobs, especially those typically filled by first-time workers and teens," said Scott DeFife of the National Restaurant Association. McDonald's had directed requests for comment to the trade group.
Spokesmen for Burger King and Wendy's both said they respect the rights of their workers.
"We're proud that Wendy's provides a place where thousands of people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education levels can enter the workforce," said Wendy's spokesman Bob Bertini.
Glenda Soto, 35, a single mother supporting four children said that though she works full-time and often puts in 13-hour days at the Bronx McDonald's, money is a constant headache.
"My rent is going up in September," she said. "We are already living paycheck to paycheck."
Many workers brought their families with them, including children.
"We're a movement, we're a team," Sepulveda said as she held the hand of her 3-year-old son, Hayden.
The striking workers in Manhattan were joined by politicians and community leaders, including U.S. Rep. Jerrold Nadler, a Democrat who represents the district. He said the fact that the fast food industry is worth $200 billion a year and yet many of its employees still rely on food stamps and Medicaid is "disgusting."
Ashley Pinkney, who works at McDonald's in Times Square, arrived at the downtown rally still in her uniform.
"I can't even order something off the menu with what I earn," she said. "It makes me wonder what I'm even doing there."


美國只有分拆工作,沒有新增工作的的證據5- U3失業率下降是假的,因勞動參與率下降,長期失業者被美國勞工局給強迫"退休"了。但分拆工作導致工作時數下降是降真的

美就業報告 失業降薪卻減
【聯合報╱編譯任中原/報導】

2013.08.03 03:35 am

美國勞工部二日公布就業報告的數字相當分歧:失業率從六月的百分之七點六明顯下降到百分之七點四,優於預估;但非農業就業人數僅增加十六萬二千人,是四個月來最低水平,也低於預估,平均薪資及每周工時也都減少。顯示就業市場甚不平均,美股三大指數接近午盤時均小跌。

勞工部指出,七月民間企業就業人數增加十六萬一千人,比市場預估的十九萬五千人低出甚多。平均每小時薪資下降百分之○點一,為廿三點九八美元(約台幣七百廿元),是去年十月以來首次出現下降;過去十二個月來薪資累計提高百分之一點九。平均每周工時也由六月的卅四點五小時,縮短到卅四點四小時。勞動參與率從百分之六十三點五降到六十三點四。

專家指出,新增就業人數減少,顯示雇主相信不需要增加人手,就能滿足市場需求。穆迪分析公司資深經濟學者契斯特表示:「就業市場仍然艱難。聯邦政府削減支出對經濟造成打擊,也對就業不利。」各產業的就業情況也差別甚大。零售業就業人數增加近四萬七千人,創八個月來高峰,單單亞馬遜網路公司就增雇七千人。但教育及醫療服務業就業增加的人數,卻是一年來最低水平。營建業雇用人數減少;製造業卻出現五個月來首次增加,主要是福特汽車增僱員工。

【2013/08/03 聯合報】

全文網址: 美就業報告 失業降薪卻減 | 美國新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6/8071763.shtml#ixzz2avKZ698x
Power By udn.com


美國只有分拆工作,沒有新增工作的的證據6- 美國在2013年以來,新增的工作,77%都是打工的工作。2013年總新增工作953,000個,其中有731,000個工作都是打工的工作。這是最好的明證,證明沒有新增工作,而是分拆工作。分拆工作分拆得如此厲害的美國就業市場,什麼復甦


http://www.zerohedge.com/news/2013-08-02/obamacare-full-frontal-953000-jobs-created-2013-77-or-731000-are-part-time



[2013/08/07 新增]
美國只有分拆工作,沒有新增工作的的證據7-若不是勞動力減少(失業者不斷地被美國勞工局給"退休"掉),美國即便是失業率被嚴重低估的官方U3失業率,也不是7.4%,而是10.6%

官方的U3失業率,是失業者被"退休"掉後的結果,還原這些莫名其妙的"退休"者,美國的官方U3失業率將會是10.6%!
[這還是在還沒考慮到"分拆"工作,有工作之人口比率被灌水之前的數字。]

http://news.investors.com/photopopup.aspx?path=WEBjob0805.gif&docId=666216&xmpSource=&width=800&height=551&caption=



[圖11]




看完後,若對您有一點點幫助,幫小綠按個讚,讓小綠知道吧!感謝您!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